第十七届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学术交流研讨会

第十七届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学术交流

暨第三届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内外流耦合流动研讨会简报

文、图  九所外事办 花海灵

2015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术交流暨第三届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内外流耦合流动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我所所长李华研究员作为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参加了会议,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学军研究员和中科院力学所的李新亮研究员作为专委会的副主任参加了会议,我所外事办主任魏素花研究员作为专委会秘书长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27日上午,会议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专委会副主任曾学军研究员主持,曾主任欢迎大家光临会议,表示举办此会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成果、研讨问题、建立合作关系、结识新朋友的平台,希望这次会议的召开能为提高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做出贡献。专委会主任李华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感谢会议组织方的辛勤组织工作,肯定了会议安排的报告内容丰富。接着,李华主任指出,专委会做事,最重要的是做好交流的事,面向国际、面向国家。专委会应当致力于学术上的共同发展,根据工作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李华主任还受邀做了大会邀请报告“空中爆炸毁伤效应的数值模拟与评估研究”, 报告结合大型防空战斗部应用研究背景,针对防空战斗部从爆轰、破片、冲击波到爆炸流场对高空、高速来袭飞行器的复杂完整作用过程,具体分析了其中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爆炸驱动及壳体断裂的数值模拟方法、爆炸流场形成及其对飞行器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地面模拟实验设计和测量技术、典型弹目交会场景下空中爆炸综合毁伤效应评估方法,详细介绍总体研究思路和我所相关研究进展,总体目标是形成能够耦合破片、冲击波和爆炸流场毁伤效应的综合评估方法和评估能力,突破了传统基于破片单一毁伤效应评估方法的明显局限性,实质性提升实战环境下防空战斗部的研究和设计水平。精彩的大会报告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另外,国防科技大学的刘卫东教授、厦门大学的许传炬教授、中科研力学所的李新亮教授也受邀做了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

会议共收到50篇报告,4篇大会邀请报告,涉及气体物理的方方面面。来自全国的约40多名代表在大会上报告,就当前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热烈讨论。我所的田保林研究员、董航研究员参加了报告和讨论。

两天的会议安排得非常紧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聚集一堂,交流、学习,沟通,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返回 Back